10月18日,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悉,该院在国际上率先将3D打印技术运用于髋关节外科手术,已成功完成数例精准髋关节外科手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据中山医院介绍,30岁的患者张先生因稍走会路后髋部就会酸痛,而且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近日到该院骨科就诊,被确诊为双侧髋关节先天发育不良,这是一种骨科常见病。但是,以往由于骨盆内部解剖结构复杂、髋臼形态变异,该病早期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髋臼周围截骨手术难度高,只有少数大医院能够开展。
为了让更多患者尽早矫正发育畸形的髋关节,摆脱病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骨科教授阎作勤和主任医师郭常安,带领关节外科团队在积累了丰富的髋臼周围截骨手术经验的基础上,国际上率先将3D打印技术运用于髋关节外科手术,成功为张先生先后进行了双侧的精准髋臼周围截骨手术,术后5天即可出院,随着康复锻炼,张先生可以恢复到正常人的运动水平。
“医生们用3D打印技术给我模拟了整个手术过程,太神奇了!”张先生说。令该手术更精准的法宝是一把量身定做的“手术尺”。
据阎作勤介绍,他们首先将患者的髋关节薄层CT扫描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相关软件,准确重建病人病变的髋关节;然后在虚拟图像上划定截骨的范围、大小和方向,设计出一套准确的截骨计划和截骨的导向模板,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手术尺”;设计后,就可以运用3D打印技术1:1地输出患者的骨盆模型和“手术尺”。
原本的髋臼周围截骨手术由于手术部位深入骨盆,以往只能凭医生的眼睛和手去判断截骨的位置,但有了这把“手术尺”,只需要将其消毒后,贴合在患者的髋臼上,就能按照精确调试好的截骨计划,顺着它画出完美的截骨范围。
郭常安表示,运用3D打印技术后,髋臼周围截骨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手术的精确性明显提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3D打印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该手术,也可以为需要行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术前计划,并可以运用模型在体外进行“实战演练”,确保了髋关节的精准关节置换治疗。
目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已成功完成了数例运用3D打印技术的精准髋关节外科手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据院方介绍,3D打印技术不仅可以辅助外科手术治疗,而且可应用于外科教学,具有直观、全面、准确、可交互的特点,有效地缩短年轻医生的手术学习曲线,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亦可应用于与患者的术前交流和沟通,使患者充分地理解接受手术,积极配合医生术后康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