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区域  脉动真空灭菌器  医院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化  医院  招标  标识  CA认证  标志  导视 

一种线粒体基因突变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抓娃娃机”出故障可诱发冠心病

   日期:2019-01-08     浏览:165    
核心提示:发布日期:2019-01-08   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管敏鑫教授课题组发现,一种线粒体基因突变

发布日期:2019-01-08

  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管敏鑫教授课题组发现,一种线粒体基因突变将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进而诱发冠心病。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核酸研究》上。

  线粒体是人体内一个十分关键的细胞器。它既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发电厂”,又是代谢平衡等一系列重要生理活动的调控中心。管敏鑫课题组早在2011年就通过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大规模筛查,发现线粒体基因突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在最新的研究中,管敏鑫课题组深入揭示了一个特定位点的线粒体基因突变如何最终导致冠心病。科研人员将该机制比喻为“抓娃娃机出了故障”。

  线粒体中存在着转运核糖核酸(tRNA),它像抓娃娃机一样,抓住和搬运氨基酸,以合成蛋白质。当线粒体发生基因突变时,原来正常折叠起来的三维结构发生异常,“抓娃娃机”就会有麻烦——首先,数量将直接减少;其次,留下来的那些tRNA中也大量出现“故障机”,导致抓不到“娃娃”的几率大幅上升。tRNA结合氨基酸整体比例降低,蛋白质合成减少,会引发下游一连串连锁反应:线粒体功能失常,最终导致内皮细胞凋亡水平增高。血管内皮损伤正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线粒体基因突变致病机制长期存在一个难题,即研究缺少生物实验样本。课题组巧妙地选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实验对象,将其线粒体剔除,并提取患者淋巴细胞中基因变异的线粒体,将两者合二为一进行“杂交”,成功获得实验样本。

  管敏鑫表示,课题组从分子和细胞层面探讨了线粒体特定位点突变在冠心病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为冠心病的致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个首次验证的发病机理,为冠心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通讯员曾福泉 柯溢能 记者宋黎胜)

来源:健康报

 
 
更多>同类资讯中心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中心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会员中心  |  幸会,有你~  |  会员服务一览表  |  匠心商学院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59医疗器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400633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4126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19-0004 (豫)网械平台备字(2018)第00051号

提示:本网站信息仅供医疗行业专业人士使用,本平台上的提供的信息展示查询和搜索服务,旨为方便医械行业同仁,招商项目和投资合作有风险需谨慎,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