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区域  脉动真空灭菌器  医院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化  医院  招标  标识  CA认证  标志  导视 

仿病毒纳米颗粒 有望实现“以毒攻毒”

   日期:2018-10-10     浏览:116    
核心提示:发布日期:2018-10-10   在与病毒大作战中,武侠世界的“以毒攻毒&rdqu

发布日期:2018-10-10

  在与病毒大作战中,武侠世界的“以毒攻毒”有望实现。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齐崴教授利用天然病毒靶向特性,通过肽序列重新设计,采用多肽自组装策略,成功制备出非致病、可穿膜、并能定向传递的仿病毒纳米颗粒,这种颗粒犹如“特洛伊木马”,可成功地混进病毒圈,把基因药物送到目的地。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化学领域国际期刊《德国应用化学》。

  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通过共组装形成的纳米颗粒,由于病毒表面独特的囊膜蛋白结构,使其能够与宿主细胞受体蛋白进行靶向结合,实现对特定细胞的侵染以及遗传物质的递送。通过对病毒功能蛋白的模拟与仿生,有望获得非致病性、且携带基因药物、并具有靶向识别特性的仿病毒纳米颗粒,用于相关疾病治疗。但由于病毒结构的复杂性,如何通过简单分子实现仿病毒颗粒的精准制备,以及如何有效组装多肽序列,对病毒穿膜行为进行高效仿生,依然充满挑战。

  齐崴教授团队从生命体系获取灵感,通过模拟天然酶的活性中心、病毒的功能蛋白结构等,获得了具有生物催化、靶向识别等特性的肽基组装体,实现了物质转化、药物递送。实验中,他们根据艾滋病病毒表面囊膜蛋白上的可变区多肽与猿猴空泡病毒大T抗原蛋白分子的核定位序列,利用分子与纳米仿生技术,设计出两种具有穿细胞膜与核膜的功能多肽,通过对病毒多肽的组装调控,成功制得了仿病毒纳米颗粒。结果显示,该颗粒犹如“特洛伊木马”,可携带核酸类基因药物,以类似病毒的跨膜方式将药物靶向运送至免疫细胞内,在基因递送过程中还展现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以及定向运输特性,为今后人类病毒性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选择。(记者孙玉松 通讯员刘晓艳)

来源:科技日报

 
 
更多>同类资讯中心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中心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会员中心  |  幸会,有你~  |  会员服务一览表  |  匠心商学院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59医疗器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400633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4126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19-0004 (豫)网械平台备字(2018)第00051号

提示:本网站信息仅供医疗行业专业人士使用,本平台上的提供的信息展示查询和搜索服务,旨为方便医械行业同仁,招商项目和投资合作有风险需谨慎,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