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区域  脉动真空灭菌器  医院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化  医院  招标  标识  CA认证  标志  导视 

只看诊室血压会耽误高血压诊治

   日期:2018-05-08     浏览:103    
核心提示:发布日期:2018-05-08   2017年美国高血压指南中,提出了更为积极的高血压治疗和控制

发布日期:2018-05-08

  2017年美国高血压指南中,提出了更为积极的高血压治疗和控制标准。例如: 将一般成年人高血压诊断门槛降至130/80 mmHg(比传统高血压标准>140/90 mmHg更严格);准确测量血压值应放到第一位;高血压确诊需参考诊室外血压监测(不单单看医生诊室的血压测量);高血压治疗决策需基于诊室外血压监测……

  该指南自2017公布以来,受到全球专家的关注甚至质疑,一时间引发了不少医生、媒体热议,有些医生发微博调侃:美国指南把高血压的标准调低了,一觉醒来,你就是个高血压病人了!......

  这背后折射的是,无论医生还是高血压患者,更关心如何科学参考借鉴新指南,更好地指导高血压诊疗实践。

  4月23日,上海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参与的国际高血压专家组在《Hypertension》发表了相关声明,重点分析解读和肯定了该指南中关于血压监测方面的临床指导意义,核心观点如下:

  该指南强调了血压准确评估和诊室外血压监测对于高血压诊断的重要性;

  该指南为诊室外和诊室血压测量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建议;

  该指南提出,无论患者是否接受降压治疗,临床医生都要注意评估是否存在白大衣高血压或隐匿性高血压;

  该指南提出,诊室外血压监测,是对患者作出治疗决策的基础;

  该指南代表着21世纪优化血压评估和高血压准确诊断的重要进步。

  同时,基于2017年美国高血压指南,该专家组就如何优化血压监测,还具体给出了针对诊室血压测量、动态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的相关声明。

 诊室血压测量:对诊断高血压和调药不确切,需要结合参考诊室外血压

  诊室血压测量是诊断高血压和调整降压治疗的一种不确切(imprecise)的筛查方式,因此需要通过诊室外血压评估来进一步确定。测量血压应优先选择国际标准认证的电子血压计,这种电子血压计要能自动测量三次血压并计算出平均血压值。

  最好在患者安静休息并独处的情况下进行诊室血压测量,这样可以减少白大衣效应,但其精准阈值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动态血压监测:降压治疗决策时需参考

  动态血压监测被推荐用于诊室外血压监测和高血压诊断,可鉴别出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假性未控制的高血压、夜间高血压。

  在作降压治疗决策时,应考虑到24小时平均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费用应给予适当报销,同时应推广给更多的患者应用。

  家庭血压监测:鼓励患者在家中自测血压

  不论患者是否接受降压治疗,都要鼓励其进行家庭血压监测。

  家庭血压监测可发现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假性未控制的高血压,但不能发现夜间高血压(关于夜间家庭血压监测的新技术正在接受测试)。

  家庭血压监测常常受制于较差的、不标准的监测方法,血压监测结果往往存在偏倚。

  必须使用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这种血压计要能存储数据,能显示平均血压值,医生能确认血压读数,或者血压计能连上个人电脑,或能进行电子监测。每次就诊前需要进行为期7天的家庭血压监测。

  家庭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治疗进行长期随访是有用的,能改善高血压控制率。

  国际专家组的此次声明,指出了2017美国高血压指南中,对于积极改善高血压监测和防控的指导价值。

  此次国际高血压专家组成员、上海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图片来源:瑞金医院官网)

  高血压是全球过早死亡的主要可预防因素, 影响到大约25%的成年人。高血压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然而,医生诊室随机血压测量的这种传统高血压监测方法,已显现了严重不足,迫切需要改变高血压临床监测实践。4月19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63000例高血压监测大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相比传统的诊室血压监测,采取更积极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能够更好地预测心脏病、中风和死亡风险。

  实际上,数十年来,医生们已经意识到,传统的诊室血压测量过程中,仅仅因为患者在诊室环境下的紧张焦虑情绪改变,就会干扰血压读数,发生“白大衣高血压(诊室血压升高而诊室外血压正常)”或“隐匿性高血压(诊室血压正常而诊室外血压升高)”,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

  血压监测的不足,可能带来过度诊断,导致不必要的检查和长期治疗,也可能导致漏诊,导致治疗不及时不充分,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随之增加。

  基于2017美国高血压指南,专家组声明强调了更积极血压监测策略,医生只有在努力获得更准确血压监测的前提下,才能够确保为患者提供最有效和最及时的治疗,从而挽救更多的生命。

  参考资料:

  [1]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and Hypertension Diagnosis in the 2017 US Guidelines

  [2] Changing how blood pressure is measured will save lives

  [3] 中国循环杂志:国际高血压专家组声明:用诊室血压诊断高血压和调药不确切

来源:康健新视野

 
 
更多>同类资讯中心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中心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会员中心  |  幸会,有你~  |  会员服务一览表  |  匠心商学院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59医疗器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400633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4126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19-0004 (豫)网械平台备字(2018)第00051号

提示:本网站信息仅供医疗行业专业人士使用,本平台上的提供的信息展示查询和搜索服务,旨为方便医械行业同仁,招商项目和投资合作有风险需谨慎,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