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区域  脉动真空灭菌器  医院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化  医院  招标  标识  CA认证  标志  导视 

全球首创 我国3D生物打印血管在猴体实验成功

   日期:2016-12-13     浏览:198    
核心提示:依托干细胞生物墨汁技术构建的3D生物打印血管成功植入恒河猴体内,实现血管再生。我国首批千人计划专家、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

 

 

“依托干细胞生物墨汁技术构建的3D生物打印血管成功植入恒河猴体内,实现血管再生。”我国首批“千人计划”专家、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光英诺”)首席科学家康裕建表示,此项成果属于全球首创,对干细胞技术临床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科研人员植入置换血管。丹琳摄。

11日,蓝光英诺在成都发布,由其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生物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承担的国家“863”计划3D生物打印技术促进人工血管内皮化研发项目取得重大突破——3D生物打印血管动物在体实验成功。

康裕建介绍,他所带领的团队从恒河猴身体中取出约5克脂肪,提取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制成3D生物打印所需的“墨汁”,再用特制设备打印出血管,并置换该猴体内一段约2厘米的腹主动脉。术后1个月,打印血管已与恒河猴自身腹主动脉融为一体。

据悉,自2016年5月正式开始进行3D生物打印血管动物实验,截至2016年12月1日,蓝光英诺已在30只恒河猴进行体内植入实验,实验动物术后存活率为100%。

“打印材料取自实验动物自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保证了该血管移植在体内的安全性。”康裕建表示,传统人工血管存在内皮化问题,易出现堵塞,约10年后就需更换。新技术解决了该问题,打印血管可终身使用。另外,移植传统人工血管患者需终身使用抗凝剂,而打印血管将这一时间缩短到术后5天,此后无需任何药物治疗。

据悉,该技术将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全球第一。全球每年有约1.56亿人、国内约1900万人有人工血管移植需求。

蓝光发展公告称,下一步,公司3D生物打印血管将向有关监管机构申请临床试验。

“见证了这项技术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成果,让我从一开始的质疑变得充满期待。”国务院参事、原北京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对于这项“四川技术”点赞道,“科研创新发展与国家的实力分不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派出了很多优秀人才出国学习,现在这一批顶尖人才回国后对社会的贡献很显著。”

“尽管国外有类似的研究,但这是目前最成熟的一种。”田纳西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主任托马森教授预计,通过临床试验,技术有望在5到10年内大规模使用。

“会比现在便宜,而且是自己身体的干细胞,没有排异反应。”对成本,康裕建透露低于目前人工血管。

托马森认为,该项目为3D生物打印技术用在更广泛医学领域提供了可能,“未来可能会打印肾脏、肝脏等人体器官。”

此外,康裕建称,目前已在尝试打印类似管腔材料:胆管、输尿管、输卵管、食管,同时对肝脏、心脏等人体器官也在研发中,“借助该技术还将促进损伤器官再生,在人体器官出现问题苗头时即予以修复。”

“打印出器官不是我们的目标,这只是一个研发技术的过程。”发布会上,康裕建表示,未来将改变现代以病为本的医疗模式到以人为本的健康理念,从标准化制药过程到个性化健康管理,把医药行业变成健康产业。

 

 

 
 
更多>同类资讯中心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中心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会员中心  |  幸会,有你~  |  会员服务一览表  |  匠心商学院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59医疗器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400633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4126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19-0004 (豫)网械平台备字(2018)第00051号

提示:本网站信息仅供医疗行业专业人士使用,本平台上的提供的信息展示查询和搜索服务,旨为方便医械行业同仁,招商项目和投资合作有风险需谨慎,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自身权益!